Language A: Language & Literature
IBDP中文A语言与文学课程学习指导( 第二版) IBDP Chinese A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ourse Study Guide
禹慧灵Yu Huiling
Series no.: 9789620444449- $55.70
本书是IBDP中文领域首本语言与文学课程的学习指导,现因应课程大纲更新而推出修订后的第二版。该领域尚无同类书。 针对IBDP中文A语言与文学课程大纲(2021年首次考试)编写的学习指导,适用于IBDP中文A课程的师生,也适用于中国语言与文学爱好者。
- 紧贴课程大纲,详析课程理念:
本书介绍了课程的整体框架,包括探究领域、概念和全球问题,并着重帮助师生充分领会探究式学习这一课程新走向,为后续研读打好基础。
- 以探究领域为核心,按分话题规划课程:
将探究领域贯穿整个课程,从中提出分话题,并为分话题选定相应的概念和全球问题,引导师生在探究领域、概念和全球问题之间建立联系。
- 注重文学和非文学文本的相关性,搭配多种文本类型:
从具体文本入手,聚焦特定内容和语言现象,做出分析和评价,以培养学生的文本研习能力,尤其是将文本阅读和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。
- 设置思考题和作业练习,评估和总结学习成果:
每章均设有课前思考题和延伸阅读思考题,藉此引导思路、增益学习效果。章末附有总结,力图归纳研习过程,做出有规律性的结论。同时,按照课程评估要求,设置多种类型的作业练习,便于师生根据实际需要而灵活选择。
目录
第一部分 概述
第1章 课程简介
1 概述 3
2 探究领域、概念和全球问题 4
3 课程 5
4 评估 7
第2章 概念探究
1 概念的特点 9
2 课程中的概念 11
3 全球问题 23
第二部分 读者、作者和文本
第3章 个人世界
1 我手我心:三毛的《撒哈拉岁月》 30
2 “浅阅读”时代 42
第4章 宏大叙事
1 时代沧桑:白先勇的《台北人》 55
2 《穹顶之下》的全球话题 63
第三部分 语言的力量
第5章 语言和社群
1 社群意识和语境 71
2 社群意识和呈现方式 77
第6章 语言的效力
1 语言的效力 81
2 语言模式化 88
第7章 文体和交流平台
1 传统的大众传媒方式 97
2 互联网和移动媒体 101
第四部分 时间和空间
第8章 本土与全球
1 余华的《活着》和莫言的《生死疲劳》 113
2 胡塞尼的《追风筝的人》 123
第9章 时空视野
1 小舞台大世界:老舍的《茶馆》 130
2 “活化”历史:余秋雨的《都江堰》 135
3 时空视野:《突围》的启示 138
4 新闻访谈:个人和时代 143
第10章 跨越时空
1 文本再创造:从《木兰辞》到《花木兰》 147
2 艺术和人生:龙应台的《如果》 153
3 人生品味:老树画境 157
第五部分 互文性:文本连接
第11章 传承和创新
1 古文新意: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和龙应台的《薄扶林》 165
2 网络世界:新媒体 171
第12章 文学系列
1 意象系列 178
2 人物形象系列 183
3 题材系列 190
第13章 多元模式
1 跨体裁写作 196
2 多元交流模式: “软文” 203
第六部分 评估
第14章 文本分析
1 总体要求 211
2 文本形式 212
3 文本分析 212
4 分析要点和引导题 217
5 阅读和分析文本 221
6 阅读分析示例 224
7 评估目标和评分标准 226
8 评估示例 227
第15章 比较论文
1 评估目的 233
2 论文评估和文本分析评估的异同 234
3 论文和探究领域 234
4 比较论文的研讨范围 236
5 主题和形式的关联 238
6 回应论题 239
7 选题和应题 243
8 评估示例 248
第16章 高级课程论文
1 评估目的和研讨重点 253
2 概念探究 255
3 研讨范围和方式 255
4 论题设计 256
5 评分标准 257
6 评估示例 258
第17章 个人口试
1 评估要求 264
2 全球问题 265
3 评估示例 267
4 评分标准 274